【风暴规划课堂第六节】2018年的城市规划热点总结(一)原来 还有2018年的 城市规划热点(一) 我们一直在探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和探讨模式,能更加的深入人心,让你过目不忘,因此基于这个出发点,我们围绕我们的核心教学模式推出了这一系列的文章课程,争取用每一篇文章为各位同学解决一部分的设计问题。这个系列专题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每周五不见不散。 ——风暴手绘 正如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城市规划从业者更应该时刻把握时代背景下的各项时事与发展状况,才能将专业素养更充分的发挥,而对于考研来说,城市规划专业不仅在理论考试上会考核一定量的热点知识,在快题考试中也时常会结合当下的趋势去评判设计的好坏与是否与时俱进。 虽然有很多整理热点的信息,以及公众号上层出不穷的文章,但许多同学还是容易迷茫,并不知道如何与原理等理论结合运用,因此在这个月,我们整合了2018年近时间来可能会作为考点的热点知识,希望以一种更贴合回答者的视角来对如何运用热点知识做个诠释。 首先,明确一般的答题方法,落实5步走的原则: (1)怎么来(背景) (2)是什么(概念解释) (3)做什么(目的) (4)怎么做(原则、内容、方法等) (5)做的怎么样(评价、借鉴意义、响等) 答题时,需要结合原理上的基础知识,以及自己的理解、适当举例 该星期文章将先包含以下8类热点的分析: 1、多规合一 2、智慧城市 3、大数据 4、增量规划与存量规 5、共享经济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6、城市双修 7、韧性城市与海绵城市 8、特色小镇 一 多规合一 1.1明晰概念:“多规合一” 是指在一级政府一级事权下,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地与耕地保护、综合交通、水资源、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社会事业规划等各类规划的衔接,确保“多规”确定的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并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建立控制线体系,以实现优化空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政府空间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目标。 1.2相关部门的成立——自然资源部: 从最开始“三规合一”到“多规合一”,再到今年自然资源部的真正成立,我国的空间规划体系,趋向整体化、区域化、系统化的过程。 ——设立原因: 为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着力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间规划重叠等问题,实现山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方案提出,将国土资源部的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城乡规划管理职责,水利部的水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农业部的草原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国家林业局的森林、湿地等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国家海洋局的职责,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职责整合,组建自然资源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自然资源部对外保留国家海洋局牌子。 ——职能工作: (1)自然资源部要落实中央关于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的要求,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管控作用,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科学指引。 (2)进一步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建立健全源头保护和全过程修复治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实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3)创新激励约束并举的制度措施,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4)进一步精简下放有关行政审批事项、强化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自然资源管理规则、标准、制度的约束性作用,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评估的便民高效. 1.3明确多规合一不断探索的共同目标 1.4相关学习链接 (1)《探索新方向,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引发业界思考》 https://mp.weixin.qq.com/s/IDrN03M1eI0khPAwaSFSeQ (2)《重重重磅 |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台,城乡规划管理职责归属自然资源部》 二 智慧城市 2.1:好好理解本质含义: 切勿望文生义,简单理解智慧城市的概念,这是很多同学的通病,而其实,智慧城市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意念,集成城市的组成系统和服务,以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以及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智慧城市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的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并提升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智慧不仅仅是智能。 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智能城市的另外一个说法,或者说是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还包括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内涵。综合这一理念的发展源流以及对世界范围内区域信息化实践的总结,《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一文从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层面的创新对智慧城市进行了解析,强调智慧城市不仅仅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的方法论应用。 2.2智慧城市的框架 (1)感知层一一包括各种物联网设备和感知终端,采集大量数据。如摄像头,传感器 (2)传输层一一包括无线传感网和公众互联网。 (3)知识层——综合信息平台。综合整个城市的信息数据,并保障数据的一致性时效性和全局性。 (4)应用层一一直接面向智慧城市最终用户名和企业提供多样化应用和服务。 2.3未来智慧城市发展建议 (1)结合城市整体目标,统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 (2)应用导向,重点先行.垂直领域0用开发和整体框架#行推进。 (3)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2.4相关学习链接: (1)《国标委发布四项智慧城市标准,将于2018年实施(附标准正文)》 https://mp.weixin.qq.com/s/NwL8VteuopqSp_KeSTBltw (2)《吴志强:人工智能辅助城市规划走入全新境界》 三 大数据 3.1大数据究竟是什么? 大数据(big 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近年来,“大数据"越来越火,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越来越丰富,医疗、交通、经济、地理学等行业已经有很多的应用,在城市规划当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而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3.2大数据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1)时空行为分析:与城市地理学关系密切,对城市的使用空间行为分析,通过动态分析城市的变化与状态,分析并解决城市问题。 (2)城市功能研究:土地使用方面 (3)城市空间结构分析 (4)城市交通规划:如公交、地铁刷卡数据、出租车GPS定位数据对城市交通状况的可视化及动态监测与反馈,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思路。 3.3辩证看待大数据: 虽然大数据现在非常火热,很多设计也套上了这个技术,以此显示自身的科学性,但其始终是规划利用的工具,要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 (1)有利:通过数据分析,定量的分析与规划定性的分析相结合,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与质量;通过大数据的可视化分析,更方便适时地的反应城市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对规划动态监测起指导作用;大数据可分析一些城市发展中的潜在问题。 (2)难点:数据精度问题、研究方法问题、数据处理问题、隐私保护问题、数据获取问题。 3.4当前大数据发展的思考 (1)数据分享平台的建立,利益相关主体的协调。 (2)规划师提高自身数据处理能力与技能。 (3)跨行业的交流与写作。 3.5相关学习链接 (1)《李栋:大数据与城市规划》 https://mp.weixin.qq.com/s/Eb-Mnkxsd_DwCrqUB16Iug (2)《大数据在历史街区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中的应用|上海城市规划》 四 增量规划与存量规划 随着城市规划进入新常态的新时期,城市规划进入到了从增量规划到存量规划的过渡阶段,因此,把握两者的关系也成为新的趋势要点。 4.1增量规划 4.1.1明晰定义: 是指以新增建设用地为对象、基于空间扩张为主的规划。增量规划的种类包含: (1)新城规划,如新中心区、大学城、体育新城规划等; (2)产业园规划,如工业开发区、科技城、物流园、金融城、汽车城、新兴产业基地等; (3)围绕重大基础设施为核心的规划,航空城、临港新城、高铁枢纽新区等; (4)特别功能区规划,如旅游区、名胜区等。此外,最近涌现的城乡统筹规划、生态城规划等,也应归于增量规划范畴。 4.1.2增量规划的特点: (1)政府垄断新增建设用地供应,也就掌控了土地处置权,可以采取划拨、协议出让、招拍挂出让等多种方式自由处置,土地收益也基本由政府支配。 (2)因为产权单一,利益关系相对简单,增量规划基本由政府主导,可以充分体现执政者的意志。 4.2存量规划 4.2.1明晰定义: 是通过城市更新等手段促进建成区功能优化调整的规划 城市化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们称之为城市化1.0,简单的讲就是投资,规划的任务就是如何把路、桥、水电、市政管线、学校、医院、住宅……这些资产在空间上合理地组织起来。第二个阶段,我们称之为城市化2.0,就是收益。规划面对的问题就是怎么创造收益把投资收回来?怎么样创造足够的现金流维护资产的持续运转?城市化两个阶段前后相连——如果第二步没能完成,即使第一步成功了,整个城市化也不算完成。 如果说过去30年,是中国城市化的1.0阶段,那么现在中国城市化则开始进入2.0阶段。如果这个判断准确,那么城市规划工具和理论也必须随之改变。这个新的规划工具就是“存量规划”。 存量规划的种类: (1)旧城更新与改造规划; (2)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3)交通改善和基础设施提升规划; (4)历史街区和风貌保护规划; (5)产业升级与园区整合规划; (6)土地整备与拆迁安置规划。 4.2.2存量规划的特点: (1)由于建设用地使用权是分散在各土地使用者手中,涉及的权利关系更加复杂; (2)政府不能随意处置土地,土地再开发的收益需要兼顾各方。 (3)需要探索政府、社区和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兼顾各方利益、上下互动的协商式规划方法。 4.3存量规划的内容 如果说增量规划主要是解决在一张白纸上,怎样合理布局各种“色块”(功能),那么存量规划主要是解决则是怎样在已经布满“色块”的现状图上,将一个已有的“色块”转变为更合理的“色块”。 当然,存量规划并不是简单转变“色块”那么简单。事实上,规划师改变不了任何现状“色块”。他所做的只是设计一种规则,然后等待“色块”在市场的驱动下,自主转变为更合理的“色块”。这个规则可能是“政策”、“法规”或者审批“标准”。 4.4存量设计模式的实验与摸索 (1)传统模式:增容平衡 存量改造首先要解决的额是如何创造价值。以前,增容平衡的模式最能创造价值。但是在土地财政难以未继的背景下,一定要做存量改造的道路。尤其很多老城,也将会因为无法承担大拆重建的成本而而已保存。 (2)新模式:危房改造 从制度设计上,可采用居民自主申请、成本自付、工程自建的模式;同时政府简化审批、政策支持、标准放宽。并以制度设计先于物质设计、整片拆除改为逐栋改造、政府主导改为居民协商、快速急变变为逐步更新作为规划原则。 (3)存量规划:自发的用途改变 同一块土地转换不同的用途,价值也会变不一样。但是在面对不同地价源于配套服务、高价土地需要更多服务、住宅配套服务成本提高、低价土地转为高价土地,这几种用途变更中常见的问题时,要注意能否被政府接受或“容忍“。 (4)从空间设计到制度设计 从存量规划实践效果来看,产权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财产税的缺失,导致产权不清。只有大规模拆除才可以理清产权。政府放弃主导只是因为成本太高,而并非意味着渐进的模式更成功。因此存量规划必基于对于存量的收费,否则早晚都会“衰败“。这也是目前我们与国外城市更新(如西班牙)最大的制度差异。 (5)从“建设大楼”,变成“管理这个大楼” 很多的角色都开始改变。政府,从原先的追求建成到现在的管理城市,从“开发公司”到“物业公司”。转变之一在于,从规划院的规划转向规划局的规划;其二在于,从城市设计转向制度设计。企业也是一样,从“建设公司”到“运营公司”。一是从设计院的设计转向运营商的设计;二是从方案设计转向营运设计。 4.5相关学习链接 (1)《赵燕菁:存量规划与城市化2.0》 https://mp.weixin.qq.com/s/mJY6FuwQtO5OK0SGxtxZSQ (2)《面向存量的规划转型研究》 五 共享经济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5.1了解共享经济: 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商业模式。其运作过程主要依靠第三方互联网交易平台,把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和供给方直接链接、撮合交易、低成本共享物品和服务,在去中介化和再中介化的过程中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5.2共享城市的四大特征: (1)具有以创新为引领、以移动互联网为依托的共享经济体系。 (2)具有以共享城市公共空间为主的共享社会体系。 (3)具有以提升民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为主的共享福利保障体系。 (4)具有以促进资源共享为导向的跨界合作制度体系。 5.3共享城市的未来: 从全球共享型经济模式发展的大趋势来看,我国特大城市一味扩大城市空间、扩大产品生产量的发展模式已经过时,急需转变思维,开创共享经济新模式,打造共享城市,重新配置更多闲置资源,提高城市经济效率,促进社会的共享、包容与和谐。 (1)制定“共享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需站在更高、更宽广的立场出发,制定互惠互利的共享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对共享城市的原则、目标、项目等作出统筹安排,为有序推动共享城市建设提供战略指引。 (2)加快制定共享城市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共享城市条例、共享城市建设实施办法、共享城市投资促进法等,为推动城市共享发展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提高法治建设水平。 (3)大力发展现代共享经济体系。在努力发展现有互联网经济、平台经济、跨境电商服务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互联网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和人才优势,努力搭建各类极强辐射力和影响力的新型共享经济平台,让更多的人获得符合自己需求和能力的有价值的物品或服务,实现各得其所,让更多民众分享城市特有的资源配置功能。 (4)加大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建设。对城市内部的闲置空间资源进行再开发利用,为广大市民提供包括公园、绿地、河岸、广场、游乐场、艺术场所、博物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在内的更多公共空间,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向市民开放闲置空间和资源,让市民共享城市多元空间的魅力。 5.4相关学习链接 (1)《共享经济下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行动框架》 https://mp.weixin.qq.com/s/hfOZLiLxCjinBnvPyTpVRg (2)《共享单车:城市治理新变革》 六 城市双修 6.1了解一下城市双修?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指用再生态的理念,修复城市中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用更新织补的理念,拆除违章建筑,修复城市设施、空间环境、景观风貌,提升城市特色和活力。 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要求,均衡布局公园绿地,通过拆迁建绿、破硬复绿、见缝插绿、立体绿化等措施,拓展绿色空间,让绿网成荫。 6.2为什么要进行城市双修? 我国三十多年来高速城镇化和城市扩张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由于认识和能力的不足,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文化、城市品质方面留下大量的历史欠账。因此进行“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是治理“城市病”、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 6.3如何城市双修? 6.3.1城市修补方面 a)把对城市空间和环境的修补与完善城市功能相结合; b)把对物质空间和设施的修补与社会、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相结合; c)把城市街区的修补与城市文化传承和建构相结合; d)把营造健康和活力的城市公共场所和改善民生相结合; e)注重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同步,集中资源补齐短板。 6.3.2城市生态修复方面 a)注重城市与生态的共生关系; b)注重建设和保护的协调关系; c)注重自然与人的亲近关系; d)注重生态环境自身的生长循环规律; e)在生态修复中,要防止因对景观的喜好而破坏生态的现象。 6.3.3长期动态化工作 “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是一个长期和常态性工作,既需要近期集中力量开展“战役式”行动,还清历史欠账、解决重点问题,也需要科学合理的长远规划和持续的行动计划,同时还要注意规划、建设、管理的统一和衔接,加强对城市生态环境和公共环境的日常管理,必要时应该通过地方立法强化管理。 6.4“城市双修”的十大任务 6.5相关学习链接 (1)《城市双修的导向、认知和对策》 https://mp.weixin.qq.com/s/kd4BJNYsBkuKJ2Ea4e6wBg (2)《陈秉钊:城市双修从“窄马路,密路网”说起》 七 韧性城市与海绵城市 7.1韧性城市 7.1.1了解一下韧性城市 韧性城市(ResilientCity)指具有准备、缓冲和应对不确性扰动(如突发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实现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和经济建设等正常运行的能力的城市。同时韧性城市是对传统规划理论的继承与再发展,其创新价值在于面临现代城市系统空前的不确定性,城市自我调整适应能力地全面提高。 7.1.2明确其框架 一是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对外界干扰的稳定程度(刚性); 二是生境受破坏后恢复平衡的能力(弹性); 三是生态系统与外部环境协同进化的能力(进化性); 四是生态系统内部的自调节自组织能力(自组织性)。 7.1.3相关辨析 (1)韧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本质上说城市韧性应该被视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创新途径,是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实现模式的进一步认知。 (2)韧性城市与地毯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上述概念倾向具有单一性,而林林总总的风险却影响着城市各相互关联的系统,城市不能依赖单一概念性的规划作为全面及长远规划发展的基础,因此韧性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7.2海绵城市 7.2.1了解一下海绵城市 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7.2.2该怎么应用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7.3相关学习链接 (1)《何为“韧性城市”?——权威概念解析及最新案例分析》 https://mp.weixin.qq.com/s/EgwvioPJ8xnAWPo7ywWxjw (2)《俞孔坚及团队的“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 八 特色小镇 8.1又是这个“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新兴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特色小镇也不是“加”,它不是简单的机械相加,“产业园+风景区+博物馆或学校”式的“大拼盘”,也不是特色小镇。从特征内涵上看,特色小镇具备四个特征:产业上“特而强”、功能上“有机合”、形态上“小而美”、机制上“新而活”。 但是特色小镇概念在我国渐渐异化,失去原有的目的与意义,如今该概念已经越来越少提出了,但其重要的启示和优点,仍需要把握。 8.2浙江特色小镇创建的经验——十个启发 1、选址:与板块经济、和镇区结合 2、土地:利用存量土地 3、周期:3年 4、规模:规划区3平方公里,核心区1平方公里 5、功能:六位一体,产业、空间、文化、旅游、社区、管理 6、投资:3年50亿,西部可降低为5年50亿 7、规划:四划一体,策划、规划、计划、筹划 8、创新建设模式:缝合式 9、运营模式:政府引导—企业为主—政府退出 10、创建制:培育名单、创建名单、命名名单 8.3相关学习链接 (1)《特色小镇,狂欢之后的冷静思考》 https://mp.weixin.qq.com/s/txZ87q3z3Eh0FKRiXU1Mog (2)《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李迅: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四部曲》 https://mp.weixin.qq.com/s/9z9CSBV6F44P-2qD03hFmg 风暴设计教育在线咨询 单击二维码扫描添加咨询老师 重庆基地咨询微信 电话:13308362331 成都校区咨询微信 电话:13679073218 武汉基地咨询微信 电话;17611490072 西安校区咨询微信 电话:13996762631 更多课程信息请关注: 风暴手绘全国手绘交流群234206188 风暴手绘四川交流群345254910 风暴手绘工业交流群557160881 2020年重大规划考研群79485881 2020年重大建筑考研群63539451 2020年重大园林考研群98819545 2020年重大环艺考研群72537931 2020年川美建筑考研群557107062 2020年川美环艺考研群204380645 2020年川美园林考研群204380645 2020年西南交大建筑考研群557153697 2020年西南交大规划考研群178191840 2020年西南交大园林考研群376258045 2020年西南交大环艺考研群248159591 2020年四川大学建筑考研群362025289 2020年四川大学规划考研群245025267 2020年四川大学园林考研群128020614 2020年四川大学环艺考研群557160881 责任编辑:风暴设计教育编辑部 内容策划:风暴手绘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编辑部 责任申明:版权所有归风暴所有,如有疑问以实际咨询为准 合作邮箱:282423873@qq.com 手绘、考研培训机构——风暴手绘基地 官方网站:www.fbsh2008.com 微信平台:fbsh2008 免费热线:400-8855-2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