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规划课堂第十一节】原来·这就是高铁站前区规划快题原来·这就是高铁站前区规划快题 ★风暴手绘★ 我们一直在探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和探讨模式,能更加的深入人心,让你过目不忘,因此基于这个出发点,我们围绕我们的核心教学模式推出了这一系列的文章课程,争取用每一篇文章为各位同学解决一部分的设计问题。这个系列专题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每周五不见不散。 What`s 高铁站前区规划? 1.1高铁枢纽定义 1) 概念 高铁枢纽是在传统铁路枢纽定义的基础上,以高速铁路客运为主要运输方式的重要的城市对外交通节点。同时由于集聚效应的影响,高铁枢纽有向城市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趋势,因此高铁枢纽也是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还是城市功能集聚、居民活动的中心之一。 高铁枢纽的建设将对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高铁与城市中心没有必然联系,人的需求和集聚规模是站点地区功能及其规模的基础。但由于高速铁路建设起步晚,对城市建设影响大,故大部分高铁站设置在老城以外的新区或郊区。城市发展方向通常结合高铁枢纽方向发展,高铁新城、高铁新区的建设成为大部分高铁沿线城市的重要发展策略。 大中城市倾向于将高铁新区定位为城市副中心;中小城市倾向于将高铁新区定位为生态宜居新区。 济南市新东站前区城市设计 3)高铁枢纽的圈层效应 通过对高铁站点建设中受益的开发地区研究,提出了三个发展区的划分,第一圈层为5-10分钟内能到达车站的地区,第二圈层为通过补充交通方式15分钟内能够到达高速列车站的地区,第三圈层为超过15分钟才能到达的地区。 1.2高铁站前区的空间发展模式 高铁站点作为城市公共交通枢纽, 引起城市公共设施的集聚, 成为城市重要的节点和活力中心。枢纽地区的开发模式, 一般有节点型和网络型两种。 节点型:综合体车站与其他城市功能垂直叠加, 形成一幢建筑。地上地下的多种功能分布在不同层面上, 相互之间采用垂直联系。此时除了有地下步行系统外, 还可能有空中步行系统来补充。 网络型:网络型综合体以车站为依托, 以多条地下步行道或二层的步行廊道连接周边公共建筑, 构成网络状的城市综合体。其范围最终将覆盖以车站为中心, 半径为500 m 的整个步行合理区。车站周围往往建成商业、服务、娱乐和会议中心。 规划快题通常以高铁站前区网络型的空间空间发展模式来开展。 1.3高铁站前区的功能 基本功能——高铁本身的交通运输、人流集散功能所带来的功能,包括交通集散、交通接驳、商业、餐饮和旅馆等。 衍生功能——在空间上体现为乘坐高铁到达城市后的目的所衍生出的体现城市价值的功能类型,如金融、商务、展览和旅游等。 1.4高铁站前区规划常见问题 1.用地规模偏大,开发缓慢 2.功能定位偏向高端化,与实际不符 3.用地构成居住比例过大 4.城市门户形象不突出,城市特点缺乏 WHO 高铁站前区快题设计? 2.1常见的相关快题类型 1)高铁站前区快题设计 2)衍生题型——轨道站区快题设计,包括高铁站区、轻轨站区、地铁站周边快题设计 2.2基本原则 1.注重山水城市格局和城市门户形象; 2.合理布局,各功能有机布置; 3.合理组织各种交通流线,站前快速进出与慢行系统相结合; 4.强调核心空间的开放性与精细化设计。 2.3空间结构 高铁站前区是城市最重要的门户地区之一。最能反映城市的地域特征、文化特征和发展情况,成为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地位,塑造良好城市空间的典范。 规划快题中,通常采用轴核结构。其中,轴线强调虚实结合,实轴凸显片区核心功能,当地块或周边自然条件优越的情况下,加入虚轴强调自然生态的融入以及景观的渗透。 2.4功能构成 1)功能结构组织 a)枢纽地区——包括车站广场、站房和站场客运设施。首要原则即快速疏散与快速换乘,即空间上,具有适当规模的硬地广场,交通功能相关的的各用地合理组织。(该功能区的空间组织具体见 交通组织-地块内的交通组织章节 )。 此外,有题目还有物流、运输等功能的植入,也应布置在附近区域。 规模较大的高铁枢纽交通采取平面+立体换乘形式 规模较小的高铁枢纽采用首层平面换乘的形式(快题常考) b)核心地区——主要为与高铁带动的服务业,包括住宿、餐饮、商贸、咨询、旅游、信息业、文化娱乐等,随着与高铁距离的增加,功能与高铁相关性减弱,与城市的相关性增强,内容逐步多元化。 应做到分区明确,即规划用地内部各功能划分合理,服务内容、使用目的明确;特别考虑各种人群对于相关功能设施的使用需求,力求各种流线独立组织、互不干扰。 常见的规划要求 常见的核心区及影响区的空间形态 其次,强化公共绿地等开放空间与实体空间的渗透关系。 c)影响地区——与高铁关系较少的功能,如居住、行政、文化等,结合城市景观、交通布置。(在用地较大的情况下,一般快题只到核心区域,在核心区适当布置商住等用地类型。) 2.3交通组织 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1) 区域交通的组织 强调高铁对市域乃至更大区域的辐射作用,考虑与高速互通口、国道等重要对外交通的衔接问题。 2) 市区交通的衔接(快题需重点考虑) 进出高铁片区的交通组织对其作为城市门户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通常采取如下做法: a) 外围构建环状快速通道网,疏解过境交通,采用递进式的交通组织方式,通过“支路—干路—快速路”逐级对集疏运交通进行、分流和汇集。 b)对城市进出该片区不同的交通适当的分隔,公交、出租等公共交通主要面向主城区,应布置在沿主要干道,离主城区近的方向;长途汽车强调与公路衔接;私家车则在不干扰公共交通的基础上相应组织 1) 地块内交通的组织(快题需重点考虑) a)遵循公共交通优先的原则,合理布局交通站点并且要和交通方式的换乗结合考虑。 公共交運优先即优先考虑公交车的流线及上下车的位置,选择较好、较近的道路和广场资源,同时注意把公交车与小汽车的进站道路分开,提高公交车的运行效率。 b)明确划分各类停车的区域,尽量贴近乘客进出站的位置,减少乘客步行距离。 通常由出租车候车、长途汽车站、公交车站、社会停车场等构成。快题设计中,多为地面层停车组织的模式,少部分由地面与地下相结合。 2.4景观设计 1)站前广场是中国各城市最具典型性的城市广场,因为其大部分建设在该城市的火车站前,故此得名“站前广场”。车站广场一般由站房平台、车站专用场地、绿化设施和景观设施组成。它综合了轨道交通(包括火车、地铁、轻轨等)、公交车、长途汽车、出租车、私人小汽车及自行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并在换乘枢纽前供各种车辆停靠以及乘客利用的空间,实现了多种交通方式之间客货流的转换与流动。 站前广场与行政区广场相似,强调人流集中与疏散,故以硬质铺地为主,结合适当的绿地,结合车站环境设置一些建筑小品、坐椅、风雨亭、廊道等,为旅客提供方便。 2)轴线景观 轴线景观是提升片区的空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式。轴线景观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站前广场的延续,强调软-硬结合,离广场越远,空间软质绿地越多。 ![]() ![]() ![]() ![]() 第二种是核心功能围合出的以硬质轴线为主的开敞空间。无论哪一种,都需要虚实结合,软硬结合,只是“度”的差别。(这种多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轴线设计) ![]() ![]() c)节点空间 节点空间主要指的是每个功能区的核心节点,需要对这类的节点进行细化,通过站前广场、轴线与节点三个层次开敞空间的细化与一般开敞空间进行比对,突出重点。 往往该类空间,需要强调与轴线之间的呼应关系,如入口的对应、景观的延续等方式来表达。 ![]() ![]() 2.5主要建筑组织 1)建筑平面组织 a) 不同功能建筑要彰显其特点,如交通功能、商业办公功能、文化功能、居住功能等类型的建筑都有其一定的尺度关系,需熟记大致的尺寸。 交通——该类型具体尺寸应根据任务书给定的规模确定。 ![]() 商业: ![]() 办公: ![]() ![]() 酒店: ![]() b) 建筑是成组成团的关系,不是独立的个体之间的组合。 ![]() ![]() ![]() 2)建筑三维空间形态 该片区作为城市的门户,自然需要考虑高层建筑布置与天际线的关系。该关系主要考虑中轴两侧界面、站前广场横向道路界面以及高铁上看片区的首要界面三个层次。 这就涉及到高层的布局,可将几栋高层组合成组团,作为区域标志。也可沿着道路线状布局,突出线状形态。 整体上,高度要有秩序感,强调收放。 ![]() ![]() 高铁片区快题规划原则小结 1.合理的交通组织,各类流线的组织、静态交通的组合。 2.有序的功能布局,依据任务书的功能与高铁站的关系亲疏、道路需求等进行分区。 3.丰富的建筑形态,彰显城市门户形象。 4.精彩的景观空间,活化整个片区。 优秀快题赏析 该快题重点即功能分区与周边及高铁的呼应关系、景观与片区的融合、门户形象的塑造、交通的合理组织几点。其次,强调快题平面的整体性,统筹考虑空间形态。实现上述,基本能画出一张较好快题。 ![]() ![]() ![]() ![]() ![]() ![]() 风暴设计教育在线咨询 单击二维码扫描添加咨询老师 重庆基地咨询微信 电话:13308362331 ![]() ![]() 成都校区咨询微信 电话:13679073218 武汉基地咨询微信 电话;17611490072 ![]() ![]() 西安校区咨询微信 电话:13996762631 责任编辑:风暴设计教育编辑部 内容策划:风暴手绘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编辑部 责任申明:版权所有归风暴所有,如有疑问以实际咨询为准 合作邮箱:282423873@qq.com 手绘、考研培训机构——风暴手绘基地 官方网站:www.fbsh2008.com 微信平台:fbsh2008 免费热线:400-8855-280 |